高教大众化惠及国防建设 今年13万毕业生入伍

文:发布时间:2009-11-30来源部门:

  11月中旬,北京市陆续完成征兵体检。在朝阳第二医院体检点参加体检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学生王力强告诉记者:“在高校中征集大学生士兵的决定,给了我圆军旅梦的机会。”

  据北京市征兵办不完全统计,今年北京将有至少1.5万人参加体检,其中在校大学生1600余人,各级各类应届毕业生700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青年超过一半,兵源文化程度与去年相比明显提高。

  今年高校毕业生入伍遵循“两优先原则”。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介绍,“两优先原则”即同等条件下,学历高的青年优先;同等学历下,应届毕业生优先。解放军四总部发出通知,在部队服役的大学毕业生士兵均可纳入提干选拔范围,注重向师级以下作战部队和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倾斜。此外,今年女兵征集制度作出较大幅度的调整,由过去的推荐报名变为面向社会普遍报名征集,这在全国属首次。征集的女青年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校生和2009年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年龄也相应放宽,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放宽到24岁。

  2009年的征兵工作无疑将载入国防和军队建设史册,全国有13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名入伍参军。教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等四部门日前公布,这一数字与2001年的2000余名相比,年度总量扩大60倍。

  今年,教育部、财政部、解放军总参谋部、公安部等部门以空前力度出台8个方面优惠政策。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告诉记者:“大学毕业生服义务兵役两年,除了国家补偿在大学期间学费或代偿助学贷款、军队优先使用等政策外,退役后,教育部等部门明确规定,报考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硕士研究生总分加10分;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者,免试录为硕士研究生;专科(高职)毕业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也可参加专升本考试,单独划线按30%比例录读普通本科;退役后可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和从原籍到工作所在地的户口迁转手续等。国家、军队尽可能、尽最大限度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惠及每一个入伍毕业生。”

  为什么大规模征集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白自兴接受记者采访时,讲了4个“迫切需要”:一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二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迫切需要,三是部队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四是社会对退役士兵文化素质和技能的迫切需要。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种跨越式发展也要惠及部队建设,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加,恰好为军队寻求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机遇。张浩明说:“大学生到军队当兵,对军队来说,提高了部队兵员素质,推动了军队现代化建设;对大学生而言,是一种历练。经过两年军旅生活,大学生将来无论提干、转为士官,或者退役回到地方参与社会建设,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进入军营的大学生们,凭借良好的科学知识基础、开阔的眼界、敏捷的思维,成为绿色军营里最为活跃的音符。清华大学首届国防生、已双双成长为连长的覃文强、赵志升,2004年6月毕业后来到部队,从名牌大学国防生成长为部队响当当的优秀基层指挥员,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军队新一代“学生官”的风采。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